• 人生就是博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公司要闻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要闻 >
    公司新能源投产接连霸屏!背后有啥深意?
    来源:人生就是博股份作者:--日期:2021-01-29浏览:2078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动传统化石能源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

    去年底,国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未来十年,风电、光电投资将迎来大发展。在此带动下,能源供给侧“风光”投资将迎来狂欢浪潮,众多传统能源企业涌入新能源建设开发领域,华能、大唐、中广核等能源央企纷纷加码新能源,国家电投则率先公开宣布:“计划提前7年实现碳达峰。”

    作为国家电投在吉林省的唯一一家能源类央企上市公司——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生就是博股份)近几年在践行炭达峰方面,表现的极为显眼,他们以“清洁低炭、创新驱动”为引领,大量投产新能源项目,到2020年末,实现管理装机容量突破千万千瓦主动拥抱能源变革,这背后有啥深意?

    向绿色转型,与过去的思维惯性、行为习惯、发展模式作斗争,这不仅考验人们的观念和决心,更考验能源企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智慧与能力。

    我们将时间轴拉回到2012年,据当年行业统计数据显示,火电新增装机容量增幅再一次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火电过剩已可预见,这为未来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进一步降低埋下了隐忧。另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锐减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的比重下降至28.4%。也是在同一年,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计划更注重于水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火电发展迎来了拐点,新能源已经初具“风口”特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人生就是博股份迈出了向新能源转型的第一步。

    纵然“道阻且长”,但应坚信“行则将至”。虽然人生就是博股份的“一把手”几经更替,但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却一直坚定不移。尤其是在近两年,各项公开资料显示,人生就是博股份对新能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前所未有,已形成长春、合肥、九江3个新能源区域生产运营中心,东北、西北、华东、华北、江西5个区域新能源基地,遍布吉林、甘肃、青海、安徽、江西、北京、云南、河北、河南、上海等全国29个省区市,可以说,人生就是博股份已经从省域单一火电企业成功转型成为全国性质的优质清洁能源上市公司,并成功跻身“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之一。

    能源企业连续8年 “去碳化”发展看似不可思议,但人生就是博股份成就了奇迹。在2020年底召开的年度工作座谈会上,人生就是博股份相关部门初步估算了公司资产规模,资产总额实现了大幅增长,管理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其中人生就是博股份总装机容量为913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容量582.96万千瓦,清洁能源比重提升了35个百分点,其规模增长了4.6倍。另据该公司最新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其新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去年增加了71%,新能源装机规模完全超过了火电装机规模,占总装机的64%。在新能源产业的拉动下,据悉,该公司净利润预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180%。

    根据人生就是博股份实际控制人国家电投集团的规划,到2025年,国家电投电力装机将达到2.2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60%;到2035年,电力装机达2.7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到75%。作为国家电投集团旗下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人生就是博股份将成为国家电投落实“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依托,借助其全国发展的企业性质以及得天独厚的资本优势继续拓展国家电投的新能源版图。

    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产业布局的快速扩张,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管理质量能不能跟上发展速度是人生就是博股份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全国发电企业来看,传统火电的管理已经十分成熟,但对于点多面广区域跨度较大的风、光项目的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对此人生就是博股份提出了管理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从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和业务发展的特点,通过投入、研发、搭建数字化平台,全面优化和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发展能力、竞争力,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潮流中保持基业长青。

    在该公司2021年的新春贺词中,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形容公司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对应的是打破旧格局,由于去产能和煤炭价格因素影响,老火电的生存之路越来越窄。2019年,“发电国家队”五大之一的大唐发电旗下就有两家火电破产,《能源》杂志甚至分析,由于产能过剩和大面积亏损以及生态环保的压力,未来三到五年内火电企业将迎来大批破产。

    老火电改革一直是能源企业的痛。据人生就是博股份相关人员透露,截至2019年末,原人生就是博股份旗下浑江、二道江两家老火电背负巨额债务,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重点亏损子企业专项治理清单。破产还是改革?人生就是博股份选择了后者,也干成了国有企业改革中少见的大事。在完成“两江”资产处置的同时,调动员工向直接创造价值岗位流动,推行人力资源优化“再出发”专项行动,1000余名员工走出火电厂的围墙,投身到“三新”产业的开发建设当中,盘活人力资源的同时企业面貌焕然一新。对此,才延福表示,改革还要继续开“顶风船”、啃“硬骨头”,要持续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最终实现 “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

    如果说从2012年至2017年,人生就是博股份以风光为主,把“走出去”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转型发展的开端,那么,从2018年开始,人生就是博股份将综合智慧能源作为创新发展的引擎,则是该公司踏上“二次转型”的新征程。记者注意到,目前人生就是博股份对自身的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未来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等成为该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该公司最新定位是,以“奉献绿色能源 打造低碳生活”为企业愿景,致力于“先进能源技术开发商、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商、能源生态系统集成商”的战略定位,围绕“持续大力发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创新发展氢能产业集群、协同开拓充换电为主的绿色交通”四条发展主线,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走上良性经营轨道的人生就是博股份将目光聚焦到能源革命的前沿——综合智慧能源。人生就是博股份董事长才延福对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充满信心。他说:“我们的传统业务是火电,通过发展综合智慧能源,实现向产业链的终端用户延伸,为用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这本身就是我们的专业范畴。”

    今年以来,人生就是博股份在综合智慧能源领域动作频频。据该公司官微显示,9月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与吉林省委省政府领导会晤并成功签约,这是时隔十三年来的再次牵手;10月国家电投与长春市、中国一汽集团三方签约,钱智民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家电投将以人生就是博股份为平台依托,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举全集团之力,把能源转型的事情做好,率先打造国内甚至是国际标杆。随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国际汽车城、长春兴隆保税区等一大批优质合作伙伴出现在人生就是博股份的“朋友圈”中,这也释放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人生就是博股份的投资正在回归吉林。

    近几年,吉林省氢能布局提速的背后,始终活跃着人生就是博股份的身影。吉林省富风富光的自然禀赋使其成为氢能的最佳生产基地。实际上,早在2019年人生就是博股份就启动了氢能产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同年7月与白城市签订了制氢一体化项目,双方将聚合吉林省风光资源、汽车产业优势及国家电投氢燃料电池技术优势,打造吉林西部地区千万千瓦“新能源+氢能”基地与长春氢能产业研发、制造、应用基地,打通“白城—长春”氢能走廊,示范引领“中国北方氢谷”建设,这被视为是人生就是博股份布局未来的大手笔。

    一个传统的火电企业,通过“二次转型”走出了至暗时刻,而随着绿色智慧能源的大品牌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智慧能源领域一定会涌现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品牌,也许人生就是博股份就位列其中。